8.手尾錢要何時發放?
2025-03-21在華人傳統喪葬禮儀中,「手尾錢」是一種給予參與喪禮人員的感謝費或福澤錢,象徵將亡者的「福氣」分享給生者,以保佑大家平安順遂。發放手尾錢的時間點與方式,依地區習俗、宗教信仰及家族習慣有所不同,以下是一般常見的規範與流程。
一、手尾錢的意義
手尾錢主要有兩層含義:
- 感謝之意:
- 發給參與治喪過程的親友、禮儀人員,以感謝他們的協助與辛勞。
- 避邪轉運:
- 民間信仰認為喪事帶有「陰氣」,發放手尾錢可幫助參與者「帶走陰氣,轉換運勢」,以免帶回晦氣影響自身運勢。
二、手尾錢的發放時間
1. 辦理喪禮當天發放
適用對象:
- 一般賓客
- 參與喪禮的親友
- 工作人員(如禮儀師、司機等)
流程:
- 在告別式或火化儀式後,喪家會在會場出口處或火化場外,發放手尾錢給來參加的親友,並搭配「白米、紅包或糖果」,象徵驅邪轉運。
- 領取手尾錢後,不可帶回家,應該在路上隨意花掉,或買些小物(如水、點心)即時使用,避免將喪事的「陰氣」帶回家。
2. 出殯或火化儀式結束後發放
適用對象:
- 負責抬棺、扶靈的親屬
- 協助治喪的核心家族成員
流程:
- 在火化場、墓地或靈骨塔儀式結束後,由家屬在現場發放給參與者。
- 若是土葬,在下葬儀式後可發放手尾錢,讓大家離開時安心轉運。
3. 頭七或百日法會後發放
適用對象:
- 幫忙主辦法會的親友
- 參與法會的孝家與親屬
流程:
- 在「頭七、百日、對年、三年祭」等祭拜儀式後,喪家會發放手尾錢,以感謝親友來參與法事超渡。
- 有些地區認為「頭七前不發錢」,因為亡者靈魂尚未離開,此時發放可能影響陰陽秩序,因此會等到百日或對年祭拜後才發。
三、手尾錢的發放方式與禁忌
1. 金額與紅包
- 一般金額 以單數為主(象徵未完結,仍有福氣延續),如 101元、201元、301元,避免「雙數」(如200、400,因雙數較接近結束、不吉利)。
- 不可使用白包,通常會用「紅包袋」或普通信封發放。
- 有些地方習俗會搭配「糖果或零錢」,象徵帶來甜蜜與好運。
2. 發放時的禮儀
- 發放時應由家中長輩或主持喪禮的家屬負責。
- 若亡者是長輩,由晚輩發放手尾錢,以示感謝與福氣傳承。
- 接受手尾錢時,不需鞠躬或過度道謝,收下即可,不必回禮。
3. 領取後的禁忌
- 手尾錢應當天花掉,不可帶回家,可在離開喪禮後,買些小東西消費掉,以示「轉運」。
- 若與家人同行,可一起花掉,不必特意分開使用。
- 不可存入銀行或當存款,因其象徵避邪,應該「即時使用」。
🔸 發放手尾錢的最佳時間:
- 喪禮結束後(告別式、出殯或火化後)
- 頭七、百日法會後(視家族習俗)
🔸 發放對象:
- 參與喪禮的親友、工作人員
- 扶靈、抬棺、幫忙治喪的親屬
- 參與法會的家人與朋友
🔸 發放金額:
- 以 單數 為佳,如 101元、201元、301元
- 用 紅包袋,不可使用白包
🔸 領取後的注意事項:
- 當天花掉,不可帶回家
- 不可存入銀行,應即時使用
💡 最重要的是尊重家族傳統與地方習俗,確保福氣傳承、安心轉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