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家⼈病危臨終時,我可以做什麼?

2025-03-21

家人病危臨終時,我可以做什麼?

當家人進入生命的最後階段,這是一個極其沉重且充滿情感的時刻。身為親屬,除了悲傷與不捨,也希望能為摯愛提供最好的陪伴,讓他們走得平靜安詳。以下從 心理陪伴、臨終關懷、宗教儀式、法律及後續安排 幾個面向,提供具體建議,幫助家屬在這關鍵時刻,給予最好的愛與尊重。

一、心理陪伴與臨終關懷

當親人臨終時,最重要的是 陪伴與心靈支持,讓他們感受到愛與溫暖。

1. 陪伴與溝通

握住手,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存在
即使臨終者無法說話,他們仍可能有聽覺與觸覺,因此 輕輕握住手、撫摸額頭,可以帶來安慰。

用溫柔的語氣說話,回憶美好時光
即使對方陷入昏迷,仍可輕聲說話,分享美好的回憶,表達愛與感謝,例如:「謝謝你一直照顧我們,我們都很愛你。」

尊重對方的情緒與需求
有些病人可能會表現出不安、害怕、甚至有未完成的心願,這時 耐心傾聽,給予心理上的支持,不要急著勸說「別怕」或「想開一點」,而是讓對方感受到理解與接納。

確保環境舒適
確保病人躺得舒服,光線柔和,周圍沒有過多噪音。可以播放病人喜歡的音樂,或使用芳香療法(如薰衣草)來營造寧靜氛圍。

二、臨終醫療與身體照護

1. 了解病況與醫療選擇

  • 若家人病危,應與 醫師討論病況,了解是否有必要進行急救(如心肺復甦術、氣切、插管等)。
  • 若病人已簽署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(DNR),應確保醫護團隊尊重病人的決定。

2. 確保身體舒適

  • 減輕疼痛與不適:醫師可提供止痛藥或舒緩治療(如嗎啡、鎮靜劑),避免病人承受過多痛苦。
  • 保持口腔濕潤:病人可能無法進食,可用紗布沾水輕拭嘴唇,避免乾裂。
  • 翻身減少壓瘡:若病人長時間臥床,應每兩小時翻身一次,減少皮膚壓力性損傷。

三、宗教與臨終儀式

不同信仰對於臨終有不同的儀式與信仰寄託,可依病人信仰提供適當的臨終關懷。

1. 佛教與道教

  • 助念經文:可請僧人或家人誦念《阿彌陀經》、《地藏經》等,幫助往生者心神安穩。
  • 佛號助念:臨終時家人可輕聲念誦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幫助亡者專注於佛法,減少恐懼與留戀。

2. 基督教與天主教

  • 臨終祈禱:可請牧師、神父前來,為臨終者施行 臨終聖事(傅油禮) 或祈禱,幫助靈魂平安回歸上帝。
  • 誦讀聖經:《詩篇23篇》、《約翰福音14章》常被用來安慰臨終者與家屬。

3. 傳統民間信仰

  • 傳統習俗:部分家庭會準備「往生錢」、「金銀紙」幫助亡者順利前往來世。
  • 家族告別:有些家屬會輪流在病人耳邊道別,讓病人知道家人已準備好放手。

四、法律與後事準備

1. 預先規劃後事安排

若家屬已知病人即將離世,可提前準備喪葬事宜,避免臨時慌亂: ✅ 選擇喪葬方式:火化、土葬、樹葬或海葬?
尋找合適的禮儀公司:不同禮儀公司服務與收費不同,可提前比較。
確認是否有生前契約:若病人已購買 生前契約,應聯繫相關業者。

2. 法律文件處理

  • 死亡證明:若病人過世,應由醫師開立《死亡證明書》,並向戶政機關辦理 死亡登記
  • 遺囑與財產處理:若家人有遺囑,可依其意願執行財產分配;若無遺囑,遺產將依照法律規定繼承。

五、如何調適家屬的情緒

面對至親即將離世,家屬的情緒可能會經歷震驚、悲傷、無助、甚至憤怒等情緒,以下幾點建議有助於調適心情:

1. 允許自己悲傷

失去親人是人生的一部分,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,允許自己流淚、悲傷,這是自然的過程。

2. 家人之間相互支持

在這段艱難的時刻,家人應彼此扶持,不要因為處理後事而發生爭執,尊重亡者的遺願。

3. 尋求外部支持

  • 若家人無法承受悲痛,可尋求 心理諮商 或加入 哀傷輔導團體,幫助自己度過這段時光。
  • 許多宗教團體也提供 臨終關懷與喪親輔導,可尋求協助。

當家人病危臨終時,最重要的是 愛與陪伴。握住他們的手、說出心中感謝與愛,讓他們知道 他們被珍惜、被愛著。同時,提前準備喪葬與法律事宜,也能減少事後的混亂與遺憾。雖然這是一段艱難的過程,但我們能用 愛與尊重 來陪伴親人走完最後一程,讓他們安心離去,也讓我們自己能夠平靜地放手。